二次供水監測儀傳感器的壽命受多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直接或間接導致傳感器性能退化、精度下降甚至失效。
一、水質條件:核心影響因素
水質是決定傳感器壽命的關鍵,不同水質特性會對傳感器造成物理或化學損傷:
- 水質硬度與雜質含量: 高硬度水質(富含鈣、鎂離子)易在傳感器表面形成結垢,覆蓋檢測元件(如電極、光學鏡頭),導致信號傳輸受阻、測量精度下降。長期結垢還會加速元件老化,縮短壽命。 水中的泥沙、懸浮顆粒等雜質可能堵塞傳感器的流通通道,或磨損光學部件(如濁度傳感器的鏡頭),增加設備損耗。
- 化學腐蝕性: 二次供水常需消毒(如添加氯、二氧化氯),高濃度消毒劑或水中的硫化物、重金屬離子等具有腐蝕性,會侵蝕傳感器的電極材料(如余氯傳感器的鉑金電極)、密封圈或殼體,導致電極靈敏度降低、密封性失效。 pH值(過酸或過堿)會加速pH傳感器玻璃電極的老化,破壞電極膜的氫離子響應能力。
- 生物污染: 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水中的微生物(細菌、藻類)易在傳感器表面滋生形成生物膜,覆蓋檢測區域,干擾測量信號(如影響溶解氧傳感器的膜滲透性),且生物膜的代謝產物可能腐蝕傳感器材料。
二、使用環境與工況
- 溫度與壓力波動: 傳感器的電子元件和敏感材料對溫度敏感,長期處于高溫環境(如夏季管道暴曬)會加速電路老化、降低電極穩定性;溫度劇烈波動可能導致傳感器內部結露,損壞電路。 供水壓力頻繁波動可能沖擊傳感器的流通部件,導致機械磨損或密封件損壞,尤其對需要水流通過的傳感器(如管道式濁度傳感器)影響更大。
- 安裝與維護合理性: 傳感器安裝位置不當(如靠近水泵出口導致水流紊亂、或安裝在死水區域)會影響測量穩定性,增加雜質沉積風險。 缺乏定期維護(如未及時清潔、校準)會導致污染物長期附著、參數漂移,加速性能退化。例如,余氯傳感器若未定期更換電解液,會導致測量誤差增大、電極壽命縮短。
- 工作時長與負荷: 連續24小時運行的傳感器(如實時監測場景)比間歇性工作的設備損耗更快,敏感元件的疲勞效應會逐漸顯現。 高頻率的測量周期(如每秒一次)會增加電路和元件的工作負荷,縮短使用壽命。
三、傳感器自身質量與技術特性
- 材料與工藝: 優質傳感器采用耐腐蝕材料(如316L不銹鋼殼體、藍寶石光學鏡頭)、高穩定性電極(如pH傳感器的低阻抗玻璃電極)和耐用密封件(如氟橡膠密封圈),抗老化和抗腐蝕能力更強,壽命更長。反之,劣質材料的傳感器易出現部件損壞、性能衰減快。 生產工藝的精度(如電極鍍膜均勻性、電路焊接質量)也會影響傳感器的穩定性,工藝缺陷可能導致早期失效。
- 設計缺陷: 部分傳感器設計不合理(如結構復雜導致清潔困難、或防護等級不足),易積累污染物或受環境干擾。例如,防護等級低于IP68的傳感器在潮濕環境中易進水損壞電路。
四、校準與操作規范性
- 校準頻率與方法: 傳感器需定期校準以保證精度,但過度校準或校準方法錯誤(如使用不合格標準溶液、校準步驟錯誤)可能損傷敏感元件。例如,pH傳感器若用強腐蝕性溶液校準,會破壞玻璃電極膜。 長期不校準會導致測量偏差,用戶可能因數據異常而過度調整設備,間接加速損壞。
- 人為操作失誤: 安裝時暴力拆解、維護時劃傷電極表面、校準或清潔時使用腐蝕性清潔劑等操作,會直接物理損壞傳感器,導致壽命驟減。
二次供水監測儀傳感器的壽命是水質條件、環境工況、設備質量和維護水平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優化水質預處理(如加裝過濾裝置)、規范安裝維護(定期清潔、校準、更換耗材)、選擇高品質傳感器,并根據實際工況調整運行參數,可有效延長傳感器壽命,降低更換成本。通常情況下,做好維護的傳感器壽命可接近或達到設計上限(如濁度傳感器3-5年、pH傳感器2-3年),反之可能縮短50%以上。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