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超聲波探傷儀檢測技術人才從就業領域來看,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工業生產與在役運行安全維護領域,這也是崗位需求最多的領域;另一個則是科研、教學、培訓、無損檢測儀器設備及器材開發等領域。
在工業生產與在役運行安全維護領域中,通常以超聲波探傷儀無損檢測人員,技術資格等級來劃分不同的崗位職責。我國的無損檢測人員技術資格等級,已經與國際接軌,分為三個等級,即1級(初級)、2級(中級)和3級(高級)。
1級人員是生產線的操作工人,即無損檢測技工,他們一般進行具體的檢測操作,和檢測結果的記錄,不能對檢測結果,作出評價并簽發檢測報告。
2級人員也是生產線的操作人員,但是具備了一定的檢測技術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要求能夠對檢測結果,作出評價并簽發檢測報告,對檢測結果負責。
3級人員是無損檢測人員的,技術資格等級,要求具有較全面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操作實踐經驗,要求能夠負責無損檢測方案的制定、無損檢測工藝規程的編寫、無損檢測技術標準的制定、鑒定與審核1、2級人員的檢測結果是否正確、參與涉及無損檢測技術爭議的仲裁、協助生產線的事故與故障判斷和分析、指導與培訓和考核1、2級無損檢測人員等。
從超聲波探傷儀人才需求來說,生產線的檢測技工需求量,這些人才需要對檢測實際操作非常熟練,有三年的中專教育即可完成。但有不少企業甚至招聘文化程度低的農民工,經過簡單培訓就從事無損檢測工作,這一方面不能保證無損檢測的質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正說明了,超聲波探傷儀無損檢測技工的緊缺,然而我國培養無損檢測技工的學校卻很少。
現在國家大力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應以培養生產線的,無損檢測技師為目標,同時應加強此類學生的定位觀念和工作安定意識。
超聲波探傷儀專業方向的本科畢業生,在企業應該能夠成為無損檢測技術骨干、無損檢測技術管理人員,為企業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新問題,為在役運行安全維護提供技術支持,在科研、教學、培訓、無損檢測儀器設備及器材開發等領域,也能很快適應和滿足技術發展的需要。因此,學校在培養定位上,不能僅以培養無損檢測技師和考取2級證為目標,更不能零敲碎打地開設少量的,無損檢測技術課程,而應該以培養高素質的,無損檢測工程師為目標,并應該規范、系統地進行培養。
至于碩士、博士,由于其讀研期間,通常都是跟著導師從事,某項技術或理論的研究,畢業后主要是到高校和研究院所,從事無損檢測理論與技術科研工作,但到企業工作則往往直接表現出,缺乏實踐經驗和技術不夠全面、知識面狹窄,本科階段沒接受過規范、系統的無損檢測學習的人更是如此,往往需要重新進行實踐方面的培養。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國內超聲波探傷儀人才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中專教育層次,應能滿足培養初級(1級),即無損檢測技工的需要,并使學生具有進一步成為2級人員,所必須的一定的基礎知識,國家應該大幅度增加這方面的教育投入。
大專教育層次應能滿足培養中級(2級),即無損檢測操作人員的需要,并使學生具有進一步成為3級人員,所必須的一定的基礎知識,而且要特別注意對學生的職業心態教育,明確自己的定位,努力在生產線做出自己的貢獻。
本科教育層次應該是,考慮滿足培養無損檢測工程師、高級(3級)無損檢測人員,以及從事超聲波探傷儀檢測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儀器開發等的需要。
研究生教育層次,應該是考慮滿足培養超聲波探傷儀,高級工程師和獨立開展檢測理論與方法研究、無損檢測儀器開發的需要。
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的人才培養計劃數量,應該是符合金字塔式結構才是合理的,而目前國內的現狀給人,以紡錘形結構的印象,即大專生和本科生數量眾多,但經過無損檢測專業方向,系統培養的本科生不多,且大部分從事生產線的無損檢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