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光纖電纜的安裝敷設是一項較為復雜且要求嚴格的工作,以下是安裝敷設過程中的一些要點:
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設計方案確定:要根據礦井的實際布局、巷道走向、通信設備的分布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等因素,設計光纖電纜的路徑和敷設方式。例如,對于長距離傳輸的巷道,應選擇合適的光纖類型以減少信號衰減;對于有分支的區域,要合理規劃分線點和接續位置。
材料與設備檢查:對采購的礦用光纖電纜,要仔細檢查其外觀是否有破損、壓扁等情況,同時核對光纖的規格、芯數、長度等是否與設計要求一致。此外,還需檢查配套的連接頭、保護管、固定夾具等材料的質量和數量是否滿足施工需求。
施工人員培訓:施工人員需熟悉礦用光纖電纜的特性、安裝規范和安全注意事項。例如,要了解光纖的脆弱性,在操作過程中避免過度彎曲和拉伸;掌握不同連接頭的安裝方法和接續技巧,確保連接質量。
施工環境清理:提前清理施工現場,清除巷道內的雜物、積水以及尖銳物體,防止這些因素對光纖電纜造成損傷。同時,要對施工區域的瓦斯濃度等進行檢測,確保施工環境安全。
敷設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敷設方式選擇:井下通常建議采用穿管或懸掛固定的方式。穿管敷設可以有效保護光纖電纜免受機械損傷和潮濕環境的影響,選擇的保護管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腐蝕性。懸掛固定時,可利用巷道壁上現有的線纜鉤,將光纜掛于線纜鉤上與原有通信線捆扎在一起沿著巷道壁敷設,但要注意光纜的懸掛高度應與現有線纜基本一致,且不得與高壓電纜捆扎一起,兩者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以避免電磁干擾。對于露天礦的光纖電纜敷設,一般需深埋以防止機械損傷,埋深應根據當地的地質條件和車輛通行情況等因素確定。
張力與彎曲半徑控制:敷設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光纖電纜所受的牽引力,一般光纜在敷設過程中的大允許拉伸力不超過1500N,運行過程中拉伸力不超過600N。同時,需牽引光纜的加強芯部分,并做好光纜頭部的防水加強處理。此外,光纖電纜的彎曲半徑也有嚴格要求,敷設時的彎曲半徑不得小于光纜直徑的20倍(靜態),動態敷設時彎曲半徑≥15倍外徑,嚴禁光纜打小圈及扭曲,否則可能會導致光纖斷裂或信號衰減增大。
余長預留: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巷道變形、設備移動等情況,施工布纜時應對光纜做適當的余量預留,一般按總長度的10%預留,每隔100米預留5米,在接分站的地方也須預留足夠的長度,預留部分可結成“O”型卷圈固定。
光纜的固定與保護:在現有的兩線纜鉤之間距離過長時,應在此距離之間加釘適量的線纜鉤,兩線纜鉤之間的光纜不宜扯拉過緊,應留適當余量稍做下垂狀。光纜穿過墻壁或風門時,必須設置穿墻套管保護電纜。對于可能受到機械摩擦或碰撞的部位,如巷道的拐角處、設備附近等,要采取額外的保護措施,如加裝防護套或護板。
光纖接續:兩段光纜連接前應剪去一段長度,確保接續部分沒有受到機械損傷。在光纜接續過程中,會產生電火花,因此在接續前應配備瓦斯安全員,對接續場地一定范圍內進行瓦斯檢測,當瓦斯濃度達不到安全要求時,應對礦道進行通風處理,使瓦斯濃度降低至安全范圍后才能進行光纜的接續。接續時,應采用專業的熔接設備和技術,確保接續損耗達到小,并使用OTDR進行檢測,對接續損耗的測量,應采用OTDR雙向測量取算術平均值方法計算。
安裝后的檢測與驗收
光纖性能測試:安裝完成后,要使用專業的測試儀器,如光時域反射儀(OTDR)對光纖電纜進行全面的測試,包括測量光纖的衰減系數、反射損耗、光纖長度以及是否存在斷點等。通過OTDR的測試曲線,可以準確判斷光纖的質量和接續情況,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并進行修復。
通信功能測試:連接通信設備,進行通信功能測試,包括信號傳輸的準確性、穩定性、傳輸速率等指標的測試。確保光纖電纜能夠正常傳輸各種信號,滿足礦井的通信、監控、自動化控制等系統的需求。
外觀檢查:對敷設的光纖電纜進行外觀檢查,查看光纜的固定是否牢固,標簽是否清晰、齊全,保護管是否有破損或移位等情況。同時,檢查巷道內的光纜是否存在被擠壓、踩踏或其他可能導致損壞的隱患。
驗收報告編寫:根據測試結果和實際檢查情況,編寫詳細的驗收報告。驗收報告應包括工程概況、施工過程、測試數據、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情況等內容,作為工程驗收的重要依據。
總之,礦用光纖電纜的安裝敷設需要嚴格遵循相關的標準和規范,注重每個環節的細節,確保光纖電纜在礦井的惡劣環境中能夠長期穩定可靠地運行,為礦井的安全生產和高效管理提供有力的通信保障。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