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下,傳感器技術正深刻改變著我們對食品新鮮度的認知方式。與此同時,西貝餐廳預制菜事件引發的輿論波瀾,也讓人們對食品行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給予了更多關注。
一、傳感器技術:開啟食品新鮮度檢測新紀元
可逆水凝膠熒光傳感器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可逆的水凝膠熒光傳感器。這一創新成果為食品新鮮度檢測帶來了新變革。該傳感器是1mm厚的半透明貼片,形似“小膏藥”,可直接貼在肉、魚、蝦等食品表面。短短1分鐘左右,就能通過顏色變化直觀顯示食品是否變質。當食品變質時,貼片顏色會從姜黃色變為橘色;借助980nm激光器進行上轉換熒光觀測,隨著食品變質程度加深,貼片熒光顏色會由綠轉紅。其原理是利用生物胺——食品腐敗過程中產生的揮發性化合物,其濃度直接反映食品品質。傳感器以柔性水凝膠為基底,附著基于上轉換納米材料的檢測探針,探針與生物胺相遇后,二酮基團轉化為烯醇離子,進而引發貼片顏色改變。該傳感器對生物胺檢測限低至2.73μM,且經過清潔后可多次使用,在超市、餐館及物流運輸等場景都能大顯身手,助力保障食品從生產到銷售全程的新鮮度。
智能傳感器檢測魚類新鮮度
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的智能傳感器,通過檢測包裝內氨氣濃度來判斷魚類新鮮度。魚類腐敗時氨氣濃度增加,傳感器中含有的姜黃和紫甘藍色素等天然化合物會因氨氣而發生顏色變化,顏色越深,表明魚類腐敗程度越高。該傳感器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無毒性,可直接接觸食品,未來還計劃集成到魚類包裝托盤中,并搭配手機應用,方便消費者實時了解產品新鮮度。
二、預制菜產業:發展迅猛但亂象叢生
西貝餐廳預制菜事件
西貝餐廳因預制菜問題陷入輿論漩渦。羅永浩吐槽西貝菜品多為預制菜,引發廣泛關注。西貝創始人賈國龍起初回應“菜品無預制菜”,但遭網友質疑。雖預制菜定義尚存爭議,且西貝一直在努力調整預制菜策略,然而消費者對預制菜仍存在諸多顧慮。消費者不僅擔憂“科技與狠活”,更在意中餐餐飲“快餐化”導致體驗感下降,當高消費與簡單復熱的預制菜品形成反差時,價值失衡感油然而生。此前西貝線上商城的預制菜零售雖有過嘗試,但如今也在壓縮規模。
預制菜產業現狀與問題
預制菜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2023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達5165億元。不過,行業也存在產品范圍泛化、技術不過關、生產標準不統一等亂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明確要求預制菜高質量發展,不允許添加防腐劑,全程嚴格符合冷凍冷藏要求。這也意味著,冷鏈技術成為保障預制菜安全與品質的關鍵,如液氮速凍鎖鮮技術,能在快速降溫過程中最大程度保留食物口感、味道及營養。
三、食品行業未來:平衡科技便捷與傳統追求
傳感器技術在保障新鮮食品品質上展現出巨大潛力,為食品行業提供了更精準、高效的新鮮度檢測手段。而預制菜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在滿足便捷性需求的同時,更加注重消費者體驗與品質提升,通過嚴格的標準和監管,重建消費者信任。食品行業的未來,或許就在于如何巧妙平衡科技帶來的便捷與人們對新鮮、美味食品的傳統追求。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