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產業報道】
近日,成渝高速氫走廊暨氫能產業“四企”聯動推進大會在市國資委舉行。從成渝高速氫走廊首座加氫站投運、首批氫能物流車鳴笛發車,到“四企”聯動氫能產業聯盟成立、超80億元合作機會清單發布,一系列重磅動作密集落地,標志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氫能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全產業鏈發力,“四企”聯動破局
大會現場,9家產業鏈核心企業分別圍繞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等環節發布了全產業鏈推進情況,共同形成覆蓋基礎設施建設、裝備制造、能源供給、技術保障、金融支持與碳管理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其中,重慶高速集團發布《成渝高速“氫-電”走廊協同發展行動方案》,未來5年計劃投資30億元,在成渝高速公路上建成加氫站7座以上,氫能服務能力達到全國高速公路領先水平;建成重卡充換電站50座以上,實現每100公里至少1座重卡補電設施;建成乘用車超充站300座以上,充電車位占比較“十四五”末實現翻番;建成分布式光儲390兆瓦,探索綠電就地制氫、氫儲能等項目布局,打造全國山區高速新能源廊道建設樣板。
重慶物流集團推出成渝高速氫能物流干線應用場景,讓“氫車運貨”有了具體路徑;慶鈴集團亮出新一代“氫勢力”商用車矩陣,產品覆蓋4.5噸輕卡到49噸拖頭;重慶機電集團、重慶化醫集團則分別從加氫及儲氫高端裝備制造、制氫能力提升入手,夯實產業基礎。
此外,中國汽研作為央企代表提供產業賦能與保障方案,重慶銀行所屬鈊渝金融租賃拿出綠色金融支持方案,重慶投資咨詢集團提供全產業鏈碳管理服務方案,聯和氫能集團作為民企和外企代表發布H2aaS服務體系助力成渝高速氫走廊行動計劃。
當天,“四企”聯動氫能產業聯盟正式成立,重慶高速集團擔任首屆輪值主席單位,首批吸納20家成員單位,實現氫能全產業鏈覆蓋。該聯盟將貫通氫走廊脈絡,共筑氫產業生態,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共建跨區域基礎設施網絡,統籌“制、儲、運、加、用”體系,加速氫能多領域示范應用,推動成渝氫能產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80億元機會清單“出爐”,5家企業率先簽約
產業要發展,項目是關鍵。大會上,《成渝高速氫走廊國企氫產業合作機會清單》重磅發布,梳理出基礎設施、終端制造、研發創新、載體資源等領域40項合作需求,總投資超80億元。
清單發布后,慶鈴集團、重慶化醫集團等5家企業簽署《成渝“氫走廊”示范項目合作運營協議》,重慶高速集團所屬數字交通公司與重慶物流集團所屬久久物流公司簽下貨物運輸合同,合作內容涵蓋氫能裝備制造、物流干線應用等核心領域。
會上,“氫運智”新能源大數據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將為成渝高速氫走廊提供全鏈條數據支撐,氫能產業向著數字化、智能化運營邁出了關鍵一步。
大會現場通過直播連線方式,見證了成渝高速氫走廊上首座加氫站的正式投運,工作人員為進站的氫能貨車完成首次加注。
與此同時,在果園港,隨著一聲鳴笛,成渝高速氫走廊首批氫能物流車滿載貨物緩緩駛出,開啟跨區域運輸。
這兩個“首次”,標志著成渝高速氫走廊示范運營邁入新征程。
成渝高速氫走廊建設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推進”
據介紹,川渝正聯合編制《成渝氫走廊建設方案》,以成渝間三條高速路為紐帶,聯通多物流樞紐基地開展規模化貨運示范,計劃3—5年將成渝氫走廊建設為國家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戰略支點。成渝氫走廊建設注重創新驅動,組建氫能產業高能級創新平臺,圍繞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注重協同聯動,強化成渝兩地協同,地方與國家部委政策協同,國資央企與社會資本協同,加快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注重示范引領,將成渝氫走廊建設運營經驗逐步擴展到長江經濟帶氫走廊、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
重慶市國資委表示,氫能產業代表能源變革方向,發展前景廣闊。目前,重慶高速集團承擔起成渝高速氫走廊主平臺作用,氫能產業生態基本形成,氫能產業聯盟正式成立,“氫運智”新能源大數據平臺上線運行,形成了一批應用場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市屬重點國企要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進一步發揮核心功能,聚焦主責主業,抓住氫能產業發展窗口,抓好科技創新,布局轉型新賽道,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市國資委將加強統籌協調,凝聚各方共識,集聚各方資源,加快推動成渝高速氫走廊建設形成標志性成果。
截至目前,川渝兩地已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1577輛、建成加氫站34座,示范規模居西部第一、全國前列。隨著“四企”聯動格局成形,成渝氫能產業正加速邁向全鏈條協同、跨區域融合的新階段。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