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訪談】在第33屆中國國際測量控制與
儀器儀表展覽會現場,上海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上自儀”)總經理高磊的分享,為我們揭開了這家有著百年歷史的儀器儀表企業的發展密碼——始終把儀控國產化當作企業發展的核心使命。從1925年創建的中國第一家儀表制造廠(大華儀表廠)到如今主持核心儀控設備國產化,上自儀走過的不僅是時間維度上的跨越,更是一路勇毅前行深耕儀控國產化的奮斗歷程。
上海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磊接受儀表網采訪
百年積淀,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
上海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由若干家企業工廠組成,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25年。據高磊介紹,“上自儀下屬的制造企業大多擁有七八十年的發展歷程,每家工廠均專注于生產某一大類產品。如自動化儀表一廠生產壓力/
差壓變送器,自動化儀表三廠生產溫度儀表,自動化儀表七廠生產調節閥等等 。“
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自儀通過引進產品技術推動企業規模和能力的迅猛發展,再到踏上自主創新征程,上自儀的產品已應用于所有在役及在建核電廠。上自儀在關鍵技術國產化、制造工藝優化、測試等方面傾注大量精力,進而實現與國際接軌,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并再創新,逐步接近國際領先水平,上自儀歷經了一段漫長的技術發展歷程。
“今年是我們成立100周年。在這百年的漫長發展歷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人傾注了大量精力,作出了卓越貢獻。“高磊表示,這種技術傳承使得公司能夠通過兩級研發體系,為國產化替代和解決“卡脖子”工程做出重要貢獻。這些努力收獲了顯著成效——上自儀的儀表閥門在核電項目中已基本實現全部國產化替代,憑借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不斷創新的精神,在火電、化工等領域的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站穩了腳跟,并逐步拓展海外市場。今年,上自儀已獲得了百余項認證,涵蓋俄羅斯、東南亞地區的認證,以及防爆PAT、船級社認證等,旨在持續拓展海外市場。

技術創新,產業化成果顯著
在產品創新與技術創新領域,上自儀的成果頗為顯著。憑借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以及參與建設的院士工作站、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工程技術中心等平臺,承擔前沿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和重點領域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作為核電、火電、石化等重點領域的儀控國產化主要承擔單位,上自儀至今已承擔122項國家重大專項、國產化創新研制項目以及重大技改專項,參與18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榮獲國家級科學進步獎2項,上海市科學進步獎8項。
在核電儀表方面,研發出了高精度、高穩定性的可替代進口產品的核級傳感器,其具備抗輻射、耐極端環境等特性,能夠為核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在火電領域,推出了智能化的測量儀表,運用先進的算法和傳感器技術,實現了對工業參數的精確測量和實時監控,有效提升了火電廠的能源利用效率并助力其“綠色”轉型;在化工行業,創新性的智能儀表在高溫、高壓、強腐蝕等惡劣環境下能夠快速、準確檢測生產過程中的多種成分和參數,為生產過程的精確控制和優化提供有力支撐。此外,上自儀還針對不同類型的工業場景,提供定制化的過程控制場景智能優化解決方案,已在火電、環保、污水處理等項目中實施應用。
砥礪百年,以儀表強工業“筋骨”
當前儀器儀表行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高磊認為,國家大力推動智能制造、綠色減碳以及設備升級改造,為行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市場動力。但另一方面,貿易戰的影響以及國內最低價中標的情形,導致了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上自儀不斷強化自身技術實力,持續投入研發,提升儀表的性能和品質。“在今年的多國展上,我們推出了多款新產品。與同濟大學合作,推出了新一代液冷柜,該技術在國內尚屬首次應用;還有,攻克了國內唯一沒有實現國產化的核級儀表SH1153(JE52),打破了美國公司長期以來的市場壟斷;首臺1000MPa超高壓壓力表也在這次展會上亮相。”高磊介紹道。此外,公司還與四川大學、華東理工、北京化工大學合作開展超高壓閥門國產化工作,與廈門大學合作開發MEMS傳感器等。
未來,上自儀將繼續以儀表為核心,不斷拓展應用領域,提升工業的整體競爭力。憑借百年的技術沉淀和創新精神,為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工業的“筋骨”更加堅韌有力,與行業同仁攜手,推動中國儀器儀表走向世界。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